安徽日報:錦上添花的“德政工程”———省農墾農業綜合開發巡禮
發布日期:2003-06-29 瀏覽次數:2942
1988年以來,全省農墾系統積極實施農業綜合開 發,投資2.3億元,產值翻兩番,職工收入增長10 倍,其中農業綜合開發帶來的收益占60%%,成功實現 了農墾“二次創業”目標。
山崗湖洼大變樣
我省農墾系統各農場大多是50年代初期,由國家投 資在山崗湖洼地帶建設起來的,自然條件制約著農 墾發展。從1988年開始,全系統實施農業綜合開 發,累計投資1.1億元用于農業基礎建設,改造中低 產田,興建大中型排灌站和農田防護林。“田成 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高標準農田在農 墾變成了現實,昔日的“山崗湖洼”徹底變了模 樣。全系統每年新增糧豆1.5萬多噸,新增工農業產 值1.14億元,新增利稅1100萬元。
位于宿州砂礓黑土地上的以麥豆種植為主的夾溝農 場,過去幾十年小麥單產一直在200公斤左右徘徊。 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中,該場立足于砂礓治理和旱 地節水灌溉工程等基礎建設,全場1.2萬畝農田成了 旱澇保收田,小麥單產連續5年超500公斤,比周邊 農村高出3至5成。
龍頭企業惠萬家
農墾系統把培育龍頭項目作為綜合開發的重點,推 進農業產業化經營。15年來,經批準立項農業綜合 開發扶持龍頭項目24個,完成投資12850萬元。開發 項目區職工人均年收入以每年28%%的速度遞增,到 2002年職工年均收入達8698元。
皖墾種業擁有高產穩產種子田23萬畝和現代化良種 加工中心10座,年向社會提供良種1億多公斤,供種 面積800多萬畝,社會效益達4億多元。去年,正陽 關農場肉雞和水家湖農場蛋雞的飼養規模分別達到 400萬只和30萬只,比開發前增長4倍。
目前,農墾產業化經營不斷壯大,種子、肉雞、蛋 雞、乳品、果品、面粉、大米、茶業等產業已形成 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公 司+基地+農戶的經營體系。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 企業益益乳業公司,與農戶簽訂牛奶購銷合同,定 期到周邊鄉鎮舉辦講座和技術培訓,幫助農戶防疫 和提供技術服務,帶動周邊鄉鎮農民種牧草5萬畝, 養奶牛近4000頭,農民每年因此增收2000萬元。
名牌名品闖市場
省農墾注重實施品牌戰略,面對市場,努力開發適 銷對路的名優產品,力求高起點、高科技含量,提 高市場競爭能力。龍亢農場推出“雁湖”牌專用面 粉,出口到蒙古、朝鮮等國家。正陽關肉雞公司開 發的“正達”牌肉雞系列60多種產品遠銷日本等 地,年創匯300萬美元,獲得產品對日本出口藥殘免 檢。碭山果園場瞄準最為挑剔的歐盟市場,用綠色 產品突破“綠色壁壘”,順利進入英、法、荷蘭、 比利時,四國銷量達500萬公斤。目前,全系統有20 個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本報通訊員王玉信鮑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