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壙 圩 農 場: 推行“兩田制 ” 促進地權流轉 優化土地資源配置
發布日期:2003-03-20 瀏覽次數:3437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農墾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完善
職工家庭農場雙層經營體制。大壙圩農場今年在農
業改革上,積極推行“兩田制”,逐步使土地資源
按市場化規律配置,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促進
地權流轉。+
近年來,由于建場初期來場的老職工相繼退休,大
壙圩農場人少地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給農場土地承
包帶來了現實困難。針對這一現狀,今年農場領導
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進一
步完善職工家庭農場經營體制的方案》,并經場六
屆四次職代會討論通過。新的農業改革方案,重點
是推行“兩田制”,即將農場土地分為“身份田”
和“招標租賃田”。現已從事農業土地承包的職工
可以擁有4畝身份田,身份田不交租金,用以補償由
職工全額交納的養老等社會保障費用。“身份田”
至職工法定退出工作崗位情況出現時,由農場收
回,重新實施招租。除“身份田”外,其余土地一
律引入競爭機制,既可面向場內職工及家屬,也可
面向社會,實施招標競租。對于資信好、懂經營、
會管理的職工種田能手,農場鼓勵其多租賃經營土
地。對場外人員競租一律實行先交錢后種地。同等
競租條件下,職工優先,出標高的優先。招標底價
不得低于農場土地租金統一交費標準,對于分場在
招標后高出農場核定指標的土地收費,60%%留給分場
發展公共福利事業,40%%上繳農場。+
“兩田制”的實施,引入了競爭機制,調動了職工
的種田積極性。如今,沒有種田能力的職工,主動
退出土地承租,將土地資源讓出來,使其向種田能
手集中,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對只
種植“身份田”的職工,農場鼓勵其調整種植結
構,發展多經項目,提高畝均效益。今年農場還拿
出2000多畝土地租賃給天長市天康集團發展林業生
產,實施退耕還林。大壙圩農場通過土地市場化運
作,改變了農場長期以來土地一元化經營的格局,
為在新形勢下農場地權流轉探索了一條新路。(楊
朝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