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中醫防治“非典”方案(處方)
發布日期:2003-04-25 瀏覽次數:2916
為指導群眾預防和醫生有效治療“非典型肺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昨天分別針
對全國和北京地區的特點,公布了專家協作組制訂
的《非典型肺炎中醫藥防治技術方案(試行)》。+
專家們認為,非典型肺炎屬于中醫“熱病”范疇,
病因為感受疫毒時邪,病位在肺。其基本病機特點
為:熱毒痰瘀,壅阻肺絡,熱盛邪實,濕邪內蘊,
耗氣傷陰,甚則出現氣急喘脫的危象。在此基礎
上,專家根據所針對的不同人群以及地區氣候特
點,分別對易感人群的預防、不同類型和不同病期
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指導性意見。+
其預防方案是在實施“社區綜合性預防措施(試
行)”的基礎上,建議參考使用以提高人群對非典型
肺炎的抵抗力為目的,中醫預防措施:+
一般健康人群服用的中藥處方一:鮮蘆根二十克、
銀花十五克、連翹十五克、蟬衣十克、僵蠶十克、
薄荷六克、生甘草五克,水煎代茶飲,連續服用七
至十天。+
處方二:蒼術十二克、白術十五克、黃芪十五克、
防風十克、藿香十二克、沙參十五克、銀花二十
克、貫眾十二克,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服七
至十天。+
處方三:貫眾十克、銀花十克、連翹十克、大青葉
十克、蘇葉十克、葛根十克、藿香十克、蒼術十
克、太子參十五克、佩蘭十克,水煎服,一日兩
次,連續服用七至十天。+
與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有接觸的健康人群在
醫生指導下服用的中藥處方:生黃芪十五克、銀花
十五克、柴胡十克、黃芩十克板藍根十五克、貫眾
十五克、蒼術十克、生苡仁十五克、藿香十克、防
風十克、生甘草五克。水煎服,一日兩次,連續服
用十至十四天。+
治療在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非典型肺炎病例
或疑似病例的推薦治療方案和出院診斷參考標準(試
行)”等防治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非典
型肺炎的臨床療效,建議醫生根據實際情況,參考
使用以下中醫藥治療方法,對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
似病例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因地制宜,分期
分證,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時還要根據病情變化,
適時調整治法治則,隨證加減。+
早期:早期患者以熱毒襲肺、濕遏熱阻為病機特
征。臨床上分為熱毒襲肺、濕熱阻遏、表寒里熱夾
濕三種證候類型。屬熱毒襲肺證者,宜清熱宣肺,
疏表通絡,可選用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屬濕
熱阻遏證者,宜宣化濕熱,透邪外達,可選用三仁
湯合升降散加減,如濕重熱輕,亦可選用霍樸夏苓
湯;屬表寒里熱夾濕證者,宜解表清里,宣肺化
濕,可選用麻杏石甘湯合升降散加減。+
中期:中期患者以疫毒侵肺,表里熱熾,濕熱蘊
毒,邪阻少陽,疫毒熾盛,充斥表里為病機特征。
臨床上分為疫毒侵肺、表里熱熾,濕熱蘊毒,濕熱
郁阻少陽,熱毒熾盛四種證候類型。屬疫毒侵肺、
表里熱熾證者,宜清熱解毒、瀉肺降逆,可選用清
肺解毒湯;屬濕熱蘊毒證者,宜化濕辟穢、清熱解
毒,可選用甘露消毒丹加減;屬濕熱郁阻少陽證
者,宜清泄少陽、分清濕熱,可選用蒿芩清膽湯加
減;屬熱毒熾盛證者,宜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可
選用清瘟敗毒加減。+
極期:極期患者以熱毒壅盛,邪盛正虛,氣陰兩
傷,內閉外脫為病機特征。臨床上分為痰濕瘀毒、
壅阻肺絡,濕熱壅肺、氣陰兩傷,邪盛正虛、內閉
喘脫三種證候類型。屬痰濕瘀毒、壅阻肺絡證者,
宜益氣解毒、化痰利濕、涼血通絡,可選用活血瀉
肺湯;屬濕熱壅肺、氣陰兩傷證者,宜清熱利濕、
補氣養陰,可選用益肺化濁湯;屬邪盛正虛、內閉
喘脫證者,宜益氣固脫、通閉開竅,可選用參附湯
加減。+
恢復期:恢復期患者以氣陰兩傷,肺脾兩虛,濕熱
瘀毒未盡為病機特征。臨床上分為氣陰兩傷、余邪
未盡,肺脾兩虛兩種證候類型。屬氣陰兩傷、余邪
未盡證者,宜益氣養陰、化濕通絡,可選用李氏清
暑益氣湯加減;屬肺脾兩虛證者,宜益氣健脾,可
選用參苓白術散合葛根芩連湯加減。+
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要求充
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多次組織中醫藥界知名專家
研討防治方案。北京市衛生局對中醫藥參與“非
典”的防治給予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首都專家診
治小組,組織名醫為正在住院的患者進行了中醫診
治,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