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部署抓好當前農業生產
發布日期:2017-02-13 瀏覽次數:3250
近期江淮地區氣溫逐步回升,小麥逐漸進入旺盛生長階段。
通知指出,據年初小麥苗情調查統計,全墾區三類苗比例約占三成,主要是稻茬麥受去秋連陰雨影響,播期偏晚,苗小苗弱,群體不足。各農場要準確把握苗情動態,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苗開展小麥田管,促進苗情轉化升級。一要清溝瀝水,降濕防漬。及早清理田間“三溝”,確保排水暢通,降低地下水位,減輕漬害,保根、防病、防早衰。二要科學調控肥水,適時追肥。對晚播弱苗適當追施氮肥,促進春季分蘗和次生根生長,彌補冬前莖蘗數不足,提高分蘗成穗率,增加畝穗數;普施拔節肥,視情定量,增加穗粒數。三要適時防治病蟲草害。加強田間監測,抓住晴好天氣,根據實際發生情況,及時開展綜合防控,同時要提前做好小麥赤霉病防治預案,嚴防其發生與蔓延。四要預防春季低溫凍害冷害。早春氣溫不穩、變幅較大,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降溫到來之前對墑情不足田塊及時進行澆灌,防范和減輕低溫造成的損害;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調查苗情,檢查葉片、幼穗受凍情況,追施速效氮肥或噴施葉面肥,確保小麥恢復生長。
通知要求,要一手抓春季田管,一手抓春耕備耕,落實各項工作和技術措施。各場農業部門和社會化服務組織要提早做好春耕備耕物資準備,保障農資充足供應,提早開展農機裝備檢修和保養,充分利用節后農閑時機,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培訓,支撐農業綠色增效,全面服務職工水平。要持續推進“旱改水”,加強組織領導,制定落實計劃,完善機插秧等技術方案,因地制宜擴大水稻種植面積,促進農業調結構增效益。(王景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