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省農委發布:2003年主要農產品 供求趨勢及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

省農委發布:2003年主要農產品 供求趨勢及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

發布日期:2003-02-26 瀏覽次數:3366

近期,我委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分析了2002年主要 農產品市場供求形勢和2003年供求趨勢,研究提出 了全省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和農業結構調整建 議,現發布如下,供參考。

一、主要農產品的供求趨勢
(一)糧食供求穩定,價格穩中有升
2002年全球谷物產量下降,庫存大幅減少,但仍處 于供求安全線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單產 提高,總產量增加,糧食總產比上年增加10.6%%,加 上庫存充足,總量供給仍然大于需求,糧食價格總 體回落。預計2003年國內糧食價格可能有所回升; 糧食進口壓力降低,出口空間增大。
1、稻谷。2002年我國稻谷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量下 降,早稻價格同比略有上升,中秈稻和晚粳稻價格 同比下降,優質稻米價格較高。國際市場大米價格 高于上年,國內大米出口增長,前11個月大米凈出 口增長5%%。預計2003年全球稻谷減產,消費略減, 當年產不足需,庫存下降。國內大米新增供給比上 年度減少1%%左右,總消費量比上年度增長0.8%%左 右,由于庫存較充足,大米市場仍然供大于求,價 格穩中趨降。名特優品種和早秈米銷路較好。
2、小麥。2002年我國小麥種植面積減少,總產量下 降,優質小麥品種比重上升。由于庫存充足,國內 市場供大于求格局未變,市場價格下跌。預計2003 年全球小麥總產量下降,總消費量增長,庫存繼續 下降。國內小麥庫存充裕,市場仍然保持供大于 求,價格將基本穩定,波動不大。
3、玉米。2002年全球玉米產量下降,產不足需,期 末庫存減少。國內玉米播種面積略有擴大,總產增 長5%%,市場價格在低位運行。我省玉米總產持平略 增,市場價格基本平穩。預計2003年度全球玉米生 產消費基本平衡,進口壓力不大。國內玉米新增供 給將比上年增長近5%%,消費持平略增。我省玉米產 銷基本平衡,高油鮮食等優質專用玉米需求增加, 外省優質玉米對我省玉米市場有一定的沖擊,價格 基本穩定。
4、豆類。2002年國際市場大豆及其制品價格一路攀 升。國內大豆面積減少7%%左右,總產增長5%%左右, 大豆及其制品市場價格走出低谷,呈上漲態勢。預 計2003年國內大豆產量增加,進口減少,消費上 升,庫存下降,市場價格波動不大。我省大豆生產 基本穩定,淮北地區高油大豆,淮河以南地區高蛋 白大豆、鮮毛豆呈發展態勢,江淮之間小雜豆有很 大市場,總體價格趨升。
(二)油料供求趨于平衡,價格平穩
2002年全國油料產量(不包含大豆)比上年略有增 長,其中油菜籽減產,供不應求;花生增產,供給 比較充裕。油料總體供給偏緊,主要食油品種價格 上漲。預計2003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9221萬噸,消 費量9299萬噸,均是歷史最高水平,期末庫存將下 降到1998年以來的最低點。國內油料種植面積將繼 續增加,特別是秋冬播油菜面積增長明顯,優質品 種比重上升。按正常年景,國內油料供求矛盾將趨 于緩和,市場價格平穩。
(三)棉花產量趨升,價格趨穩
2002年國內棉花面積調減,產量下降,價格上升。 我省棉花總產較上年實際下降4.6%%;新棉上市價格 一路攀升,全省每公斤皮棉收購價約合9.60元,同 比增長35.2%%。由于近期國際市場棉花銷售價格一直 看漲,加之各購銷企業持貨待漲,預計到2003年4月 份以前,國內標準級皮棉價格仍呈上漲趨勢。2003 年,國內棉花播種面積將有所擴大,供不應求的緊 張局面將趨于緩和,預計新棉上市后,市場價格也 將回落。
(四)茶葉供求穩定,名優茶走俏
2002年國內茶葉產銷兩旺,名優茶走俏。我省茶葉 總產比上年增長4%%,其中名優茶產量占30%%以上。出 口量下降,我省前11個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 26.58%%。國內銷售擴大,全省產區沒有發生茶葉積 壓現象。預計2003年度全球茶葉市場供過于求的狀 況不會得到緩解,國內生產的出口茶葉除主銷日本 的蒸青茶因遭遇抵制,出口變數較大外,其他茶葉 出口市場比較穩定,出口量仍將維持近年水平。內 銷茶市場進一步擴大,名優綠茶繼續保持產銷兩旺 趨勢。
(五)蠶繭產量基本穩定,出口有望擴大。
2002年國際絲綢市場需求低迷,價格下滑,造成國 內蠶繭收購價格降低,蠶農收入減少。我省桑園面 積擴大,蠶繭產量下降7%%,全年鮮繭收購均價下降 34%%。預計2003年度國際蠶繭市場有望復蘇。我國繭 絲綢外銷市場有望擴大,但由于受上年國內市場低 價影響,加之主產區庫存積壓影響,全國蠶繭產量 基本穩定,其中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桑園面積減少, 蠶繭生產呈下滑態勢。
(六)果蔬市場競爭加劇,出口潛力較大。
1、蔬菜:2002年我國蔬菜產量持續增長,市場供應 充足,價格先低后高,出口增幅較大。我省蔬菜面 積擴大10.6%%,其中保護地蔬菜面積擴大20.5%%,產 量增長8%%以上,產值突破160億元,全年蔬菜出口增 長10%%左右。預計2003年國內蔬菜生產仍將保持良好 發展勢頭,精細、名優品種及無公害蔬菜發展迅 速,保鮮加工品種比重上升,市場價格先高后低。 外銷品種質檢要求提高,但出口仍將保持增長勢 頭。我省蔬菜生產穩步增長,品種結構、區域布局 進一步優化,上市質量不斷提高,內外貿仍呈增長 態勢。
2、水果:2002年產量增長,市場價格穩中有降,名 優品種價格堅挺,出口增幅較大。我省水果面積擴 大5%%,產量增長8%%,市場供應充足,蘋果及名優品 種價格持平略升。預計2003年我國水果面積基本穩 定,產量上升,大宗水果名優品種及地方特色品種 發展較快,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名優水果持續走 銷,出口有望擴大。我省水果生產仍呈增長勢頭, 安全優質水果產量增長幅度較大。
(七)畜產品產量增長,市場看好
2002年全國畜牧生產穩中有增,肉蛋奶產量全面增 長,其中草食畜禽產品增長較快,羊肉增幅最大。 預計2003年全國畜產品結構進一步調整,奶業、肉 用牛羊及優質、安全、衛生畜產品產銷趨好,進出 口活躍。
1、肉類:2002年全省豬、牛、羊、禽出欄量和肉類 產量全面增長。全年豬肉均價同比下降,其中第四 季度價格趨升。由于飼料價格下跌,養豬業效益高 于上年。全省肉類外銷同比增加10%%。預計2003年全 省肉類產量增加,草食牛羊肉和禽肉消費比例上 升,外銷仍將保持增長勢頭。
2、蛋類:2002年全國鮮蛋產銷兩旺,上市量增加, 價格比較平穩,年均價格每公斤基本穩定在5.4元左 右,農戶養雞產蛋的效益上升。我省鮮蛋產量117萬 噸,增長3.8%%,前期市場價格平穩,但至年底將呈下 滑走勢。+ 3、奶類:2002年全國奶類產量增幅達到20.2%%。城 鎮居民消費量增長,以酸奶、鮮奶為主,酸奶消費 超過鮮奶,躍居首位。預計2003年全國奶類產量仍 將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仍以北方七省為主;奶類 消費需求繼續擴大,酸奶仍將占居首位;同時奶粉 消費也將保持較高水平,乳制品加工業發展潛力較 大。我省奶類產需缺口較大,發展空間廣闊。
4、蜂蜜:蜂蜜是我省優勢出口畜產品,蜂群數量和 蜂蜜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前列。2002年產量1.5萬 噸,海關出口1.2萬噸,同比下降29.4%%,產品主銷 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國際市場價 格略高于國內市場,其中洋槐花蜜每公斤8.00元、 紫云英花蜜6.00元、油菜花蜜5.00元。預計2003年 我省仍以出口為主,內銷約占30%%左右。但出口質 量、檢測要求越來越嚴。
5、羽絨及其制品:我省皖西白鵝羽絨質高價好,深 受國際市場歡迎,2002年出口1980噸,主要通過10 個羽絨龍頭企業加工被服和羽絨工藝品出口日本、 歐美市場,全年羽絨制品出口320萬件(只),創匯 收入2420萬美元。預計2003年我省羽絨制品出口仍 保持平穩態勢。
(八)水產品產量穩中有增,市場價格呈緩降 趨勢。
我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 全國淡水產品價格進一步下跌,跌幅趨緩;出口阻 力較大,季節性、地區性壓塘壓庫現象嚴重。我省 水產品總產量163.4萬噸,其中名特優產品產量占 25.1%%,產值占57.3%%,增長10.8%%。名特優產品以蝦 蟹為主,產值增加7億元,已成為我省主導優勢產 品。由于品種結構的調整,水產品季節性和區域性 過剩的矛盾得到一定緩解,上市趨于均衡。預計 2003年水產品總體價格走低,波幅減弱;名特優水 產品市場價格平穩,大水面大規格的蝦蟹價格堅挺 略升,小規格的價格有所下降;黃鱔、泥鰍等小品 種類和黃顙、鱖魚等地方性產品價格穩定。在水產 品出口比較困難的形勢下,我省河蟹等出口將穩步 增長,其中女山湖螃蟹將占香港市場三分之二份 額。

二、2003年重點推廣的農業新品種與先進適用技術
按照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原則,建議 2003年度全省重點推廣的新品種112個,先進適用技 術18項。
(一)重點推廣的農業新品種
水稻新品種22個:早稻重點推廣皖稻47、皖稻71、 香兩優68和早秈65;中稻重點推廣皖稻79、兩優培 九、皖稻77、皖稻34、國豐一號、豐兩優1號、天協 6號、天協5號、綠稻24、中秈92011、協優9019、Ⅲ 優98、金奉19和天協1號;晚稻重點推廣華安1號、 培兩優288、2301S/288、80優98。
小麥新品種11個:優質強筋小麥重點推廣皖麥38、 鄭麥9023、皖麥33,優質中筋小麥重點推廣周麥 12、皖麥46、皖麥44、豫麥34,優質弱筋小麥重點 推廣揚麥13、皖麥18、皖麥47和皖麥48。
玉米新品種8個:重點推廣農大108、豫玉22、天禾3 號、皖玉9號、高優8號、DH3687、中科1號和皖玉5 號(糯玉米)。
大豆新品種3個:重點推廣豫豆22號、中豆20、皖豆 15。
油菜籽新品種6個:重點推廣華皖油1號、華皖油2 號、華雜4號、皖油14、皖油18、皖油19等優質油菜 品種。
花生新品種2個:重點推廣魯花11號、豫花15。
棉花新品種14個:沿江棉區要重點推廣鄂抗棉10 號、“九雜四號”、“皖雜40”、中棉所29、國抗 棉1號、PG410等;淮北棉區要重點推廣泗棉4號、淮 雜2號、皖雜40號、魯棉研15號、PG410等;江淮棉 區要重點推廣皖棉11號、泗棉4號和“惠豐1號” 等;因地制宜地推廣中棉所29、BP(保蛉棉)32B、 BP1560B、BP410B等。
西瓜新品種8個:重點推廣華蜜掌中寶、豐樂小天使 (特早熟品種)、京欣一號、皖雜三號(早熟品 種)、西農八號、華蜜八號(中熟品種)、黑蜜無 籽二號、豐樂無籽3號、天使三號、夏陽。
甜瓜新品種2個:重點推廣雪里紅、皖哈蜜一號。
蠶桑新品種4個:桑樹重點推廣育711、農桑系列; 蠶種重點推廣黃山×平湖、皖夏二號。
果樹新品種3個:重點推廣七月酥(梨)、皇家嘎拉 (蘋果)、紫玉(葡萄)。
+茶樹新品種5個:重點推廣舒茶早、仙寓早、平陽 特早、龍抗早、石佛翠。
畜禽新品種10個:重點推廣美國杜洛克良種豬、德 國菲納克韋良種牛、加拿大荷斯坦良種奶牛、南非 優質肉用波爾山羊、英國櫻桃谷良種鴨、江淮一號 麻黃雞、三元雜交豬、南非波爾山羊、優質黃牛、 江淮一號麻黃雞。
漁業新品種7個:重點推廣細鱗斜頜鲴、鱘魚、江黃 顙、大口鯰、鱖魚、龍蝦(克氏螯蝦)、南美白對 蝦。
蔬菜新品種:夏菜冬種重點推廣冬春茬茄果類、瓜 類耐低溫耐弱光性品種,如沿淮淮北地區棚室栽培 的新泰密刺、碭山椒一號、杭茄一號、筍瓜、江淮 一號、江淮8號等;洋菜中植重點推廣引進國外新育 成的茄果類、瓜類、葉菜類新品種,如櫻桃番茄、 迷你黃瓜、金玉、銀香玉一號、春夏王大白菜、金 皮西葫蘆;南菜北移重點推廣利用設施栽培引進熱 帶地區生產種植的品種,如廣東菜心;野菜家植重 點推廣經過人工馴化的野生品種,如薺菜、蘆蒿; 食用菌家庭培植,重點推廣高溫型香菇、出口蘑 菇、雞腿菇、灰樹菇、銀針菇等。
(二)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技術
種植業技術10項:重點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 產技術,香菇周年生產技術,農作物保護地及設施 化栽培技術,計算機模擬優化決策技術,平衡配套 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態控蝗和生物治 蝗技術,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技術,名優茶加工技 術,節本增效工程技術。
畜牧業技術4項:重點推廣牛羊標準化飼養技術,無 公害三元雜交豬生產技術,種草養畜技術,優質肉 雞飼養技術。
水產業技術4項:重點推廣蟹鱖混養技術,無公害水 產品養殖技術,池塘雙季青蝦養殖技術,稻田生態 養殖技術。
+ 三、2003年全省農業結構調整建議
2003年各地要堅持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核心, 以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為重點,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合理規劃區域布局,實行規 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發展安全優質高效生態農 業,全面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1、合理規劃,調整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在穩定糧食 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突出抓好專用小麥、棉 花、“雙低”油菜、水稻、茶葉、蔬菜、豬牛羊禽 和水產品等8種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區域規劃和布局調 整,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
種植業:突出抓好沿淮優質粳稻、江淮和沿江優質秈 稻,沿淮淮北優質、專用小麥,淮北和沿江棉區棉 花,沿江江淮“雙低”油菜、江淮北部和固鎮等淮 北東部地區的花生,臨泉、宿松等縣的芝麻,黃河 故道酥梨和蘋果,皖南、皖西優質蠶繭,皖南、皖 西山區安全優質茶葉,城郊、沿淮淮北和沿江等地 優質反季節蔬菜(西甜瓜)生產。因地制宜發展花卉 生產。
畜牧業:皖北重點抓好黃牛產業帶及長毛兔、肉 兔、優質肉羊基地建設,江淮肉豬集約化、規模化 生產,沿江肉鴨、蛋鴨、白鵝等水禽基地建設,皖 南及大別山區的豬、牛、雞、肉鴿、鹿、兔、蜂等 天然特色畜禽養殖和無公害養殖基地建設,合肥、 蚌埠、淮南、淮北、滁州、馬鞍山、阜陽等城郊奶 牛現代化基地建設。
漁業:重點抓好沿江湖泊生態漁業、江淮加工創匯 漁業、皖西水庫特色漁業、皖北河塘優質漁業和皖 南山區休閑漁業經濟區建設。
2、突出重點,抓好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 一是抓安全。按照國家和我省頒布的農產品質量安 全標準,對產地環境、投入品和產出品實行全程控 制,提高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種植業產品要 重點治理工業“三廢”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外源性 污染,防止農藥、化肥的自身污染,解決蔬菜、茶 葉、水果等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禁止生長激素的 濫用;畜禽產品重點解決獸藥殘留問題,特別是禁 止生豬飼養過程中使用鹽酸克倫特羅等違禁藥品, 做好畜禽疫病防治;水產品重點解決藥物殘留和水 質污染等問題。二是抓優質。圍繞8種優質農產品區 域布局,抓好基地建設,以基地帶農戶,實行規模 化、標準化生產。三是抓高效。依據市場需求,抓 好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保鮮等環節,提高農 產品附加值,認真做好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及 安徽地方特色品種包裝、加工、標識、規格使用等 工作。
3、優化服務,實行產業化經營。各地要圍繞搞活農 產品流通、市場開拓、推進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做 好各項服務工作。一是抓好信息服務工作。利用現 有信息網絡和新聞媒體,尤其是農業部農村供求信 息“一站通”和“安徽農網”平臺,及時收集、分 析、發布國內外市場行情、國家有關農業政策措施 和農業新品種、新技術信息,全面推進信息服務進 村入戶到企,引導農民、企業科學發展生產。二是 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主體,鼓勵專業大戶、經紀人、 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農技推廣服務組織 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引導農戶進入市場,為一家 一戶的農產品流通做好服務。三是大力推進產業化 經營。各地要積極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批發市場 和中介服務組織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戶建立利益 聯合體,發展訂單農業。要加強與外貿公司和農產 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聯合,建設安全優質農產品出口 基地,促進外銷,擴大出口。
4、深化改革,促進農村經濟良性運行。面對入世一 年來農產品對外貿易情況,各地要在繼續穩定農村 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礎上,深化改革,認真貫徹落實 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促進農村經濟良性運行。一 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認真執行農 村土地承包法,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 轉。二要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強化措施,強化 管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三要加快推進糧棉流通 體制改革,培育市場及多種形式的流通服務組織, 搞活大宗農產品流通。四要搞好培訓,加強管理, 借鑒蕪湖縣等地勞務輸出管理經驗,促進農村勞動 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村經濟實力。五要 密切關注國家有關政策措施,鼓勵發展出口農產 品。要突出重點,抓好糧食、油料、茶葉、絲綢、 蜂蜜、園藝、畜禽、水產品等優勢和特色農產品出 口。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