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小崗的麥子豐收了
發布日期:2017-05-31 瀏覽次數:3571
又到夏收農忙時。
現場指揮收割的安徽農墾小崗公司負責人張磊掐下一頭麥穗粗略一數:穗粒數超過45粒。周邊早茬麥畝產不過700斤,這個地塊畝產有望破千斤。收上的小麥直接運往附近的方邱湖農場,很快農場方面就發來短信:“畝產1008斤。”
去年10月,安徽農墾與鳳陽縣簽署合作協議,由農墾下轄省農服公司、方邱湖農場與鳳陽縣經濟發展投資公司共同組建“安徽農墾小崗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經營小崗村4300畝土地,通過土地管理承包聯產計酬,將土地拆分成13塊適度規模的管理單元,分包給農戶管理。“農服公司負責種子、化肥等所有農資供應,并提供耕種收全程的技術服務和指導,農戶只負責田間管理,產生的收益在扣除核定成本的基礎上,農戶與農服公司五五分成。”張磊介紹說。
省農服公司負責人胡興兵給記者算了筆賬:以承包300畝土地為例,若小麥畝產達800斤,水稻畝產1200斤,扣除成本價小麥畝產580斤,水稻畝產780斤,農戶約獲得100斤小麥和200斤水稻的收益,畝均收益可達300多元,年收入就能超10萬元。
小崗村村民程夕兵是參與土地管理承包的農戶之一,今年他從農服小崗公司承包了214畝地。“還是科學種田效益高,跟著現代農業專業隊,我們種田更有底氣。”看著農墾種糧獲得了高產,老程干勁十足,剛吃過午飯,就開著滅茬機到剛剛收割過的麥田里滅茬。“下半年的收成都在地里了。”老程說。
談起自己的種地史,老程一肚子苦水:2014年,他流轉了300多畝地,第一年種玉米因為雨水大,種子爛在地里,虧了3萬多元;去年種植小麥又遇到連陰天,小麥霉變生芽,畝產只有四五百斤,損失嚴重;去年下半年種水稻,本來產量還不錯,但是遇到干旱天氣,有十幾畝田地勢高水上不去,幾乎絕收。
種糧效益不高,種地賺不到錢,一直是困擾“程夕兵”們的難題。“小麥連續兩年減產,畝產只有四五百斤,還不夠本呢。”村民繆偉深有同感。繆偉流轉的40多畝土地,分散在20多個地塊,土地散碎,沒有自留灌溉地,遇到干旱全靠提灌,費時費力。
“通過近幾年的農服實踐,我們發現土地規模在100畝至500畝之間,配合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解決種田不賺錢的最好方法。”胡興兵說。
與農墾的合作,讓小崗農民看到了種地賺錢的希望。“秧苗農服公司提供,機械化插秧農民不用下田,現在種田輕松了,錢也不少掙。”正在田邊觀察機插秧苗情的小崗村民馬井力介紹:“以前在外打工,年收入不過六七萬元,還顧不了家;現在給農墾種田收益共享,用自己的拖拉機作業還能獲得額外收益,一年下來也能掙十來萬元。”(安徽日報
- 上一篇:安徽農墾貫徹李國英省長講話精神 動員午收決戰
- 下一篇:安徽農墾集團午收決戰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