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知識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發(fa)布日期(qi):2002-09-17 瀏覽次數:4641
經過10多年的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研究院所、高等學 校走過從80年代的為企業提供服務、提供技術而適當得 到回報開始,繼而從事產品經營,到最后開發自己的產 品、直接創辦科技產業的歷程。這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大 創舉,尤其是目前的一些知識密集、高技術產業已引導 行業進步的潮流。農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雖無方正、 聯想這樣的大企業、高技術企業,但依然也有眾多的科 技產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產業之所以得以存在和 發展,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技術上有優勢,掩蓋了市 場能力的不足;二是產品具有高知識含量,競爭對象相 對較少;三是長期的知識積累和人才積累,實際也是國 家科研投資的后續效應。但長期下去,就會出現很多問 題。一是資金投入不足,難以形成規模生產;二是不能 真正形成產業化。于是就會出現既不象企業,又不象研 究機構的局面。因此,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技產業 應面向龍頭企業,并著力使之融為一體。+
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要以農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作 為技術依托,努力建成集農業科技生產經營于一體、資 金雄厚、技術先進、營銷靈活的現代農業科技企業;依 靠科技進步,高起點、高水平地發展種養加、貿工農一 體化;依靠科技力量,內延外引開發新產品,提高龍頭 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實力;依靠科學管理和科技素 質的提高,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二、強化產業化生產與市場的結合+
產業化生產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生產商品率高、附加 值高的農產品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就是生產必須面向 市場,進入市場,因此一方面要深改革,打破條塊分 割、部門分割,建立平等競爭的多元流通主體,加強對 農民和農民聯合體(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培育和扶 植。另一方面要建立與生產布局相適應的初級農產品市 場網絡,并通過初級網絡的開拓連接國內外市場。再一 方面就是要加強市場預測,逐步建立市場信息網絡,指 導農民有序生產。+
三、強化社會化服務與信息的結合+
全方位系列化、綜合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保 證。農業產業化使農業由原來傳統的單純的生產擴展到 加工、銷售、貿易等領域,交叉增加,綜合性強,要求 社會化服務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以保證農業產業化持 續、快速、健康發展。從實踐來看,比較有效的社會化 服務方式是強化市場信息服務和信息咨詢服務,為農民 提供市場變化信息,幫助農民掌握市場、了解市場,提 高農民駕馭市場的能力,減小市場波動對農戶的影響, 保護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其次,要充分發揮民間組織 的信息紐帶作用,總結農村專業協會等成功經驗,調整 充實、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把信息社會化服務納 入農業產業化體系。+
四、強化產業結構與創新的結合+
知識經濟條件下,高技術產業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為 產業結構的主體。農業產業化也應適應這一變化。從農 業經濟整體看,要優化鄉鎮企業與農業的結合。要改變 目前鄉鎮企業與農業脫節的狀況,加大農業關聯產業群 的培育和建設,加強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連續, 為提高農業產品競爭力及附加值而服務。這也是改變鄉 鎮企業低水平重復、產品積壓、效益低下的有效出路之 一。農業內部在保證完成糧食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大力 發展多樣、優質的非糧食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生產,從中 選擇和培育有資源優勢、規模基礎和市場前景的主導產 業,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 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五、強化產業化經營與人才的結合
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是以國內外 市場為導向,以企業、供銷社和基地作為龍頭,通過 “公司+農戶”、“基地+農戶”的聯合,形成貿工一 體化,進而發展為貿工農、經科教一體化的產業鏈,逐 步形成農業企業群。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上,發展 現代化的農業綜合經營,使農業技術經濟合作的經營部 門、產品、生產環節互補,使產業間、主體間互促互 利,形成新的農業產業鏈。+
然而,在農業產業化中,龍頭企業最缺乏的是技術和專 業人才,科技企業中最缺乏的是市場開拓和管理人才, 二者的結合使得農業產業化在人才的培訓上必須要有大 的突破。通過在職教育和崗位培訓,培養一批有深厚知 識基礎和掌握農業先進技術的科學家、跨世紀農業科技 研究人員以及一大批精通業務的科研推廣、開發的專業 技術人才;同時還要培養善于宏觀決策的政府科技領導 干部及有遠見、善管理、懂經營的專業管理人員;此 外,要著重抓好農村普及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建立健全 農村技術培訓體系,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教育,為切實推 進農業產業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強化產業化建設與開放的結合
實施外向牽動是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也是 知識經濟條件下經濟一體化的要求。通過擴大對外開 放,一方面可以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引進人才,為龍 頭企業的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注入生機和活力;另 一方面還能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廣農副產品的交換空 間,參與國內國際大循環,增加出口創匯。+
農業產業化建設在對外開放上要有新的突破,必須大力 發展中外合資、獨資的農業企業、農業科技企業和農產 品精加工企業,引進國際上適銷對路的優良農產品品種 和先進設施及加工設備,把更多農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產化的發展注入活力。+ 人類即將邁向充滿挑戰、機遇和希望的21世紀。瞻望我 國農業新紀元,前景廣闊而任重道遠。在這世紀之交, 我國農業將以什么姿態進入新紀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我國農業的戰略發展方向的選擇和戰略重點的定位。如 果說,農業產業化是建設我國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那 么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才是實現我國農 業現代化的可行之路。因此,在當前大力推進農業產業 化經營過程中,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和知識 經濟的特點聯系起來,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發展知識 經濟的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突 破性進展。+
發展知識經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作者: 劉定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