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說豐年
發布日期:2013-10-28 瀏覽次數:10497
九月,是稻花飄香的季節,九月的大壙圩農場,更是風景如畫。白天。漫步阡陌間,秋高氣爽,白云飄逸,風送稻香,沁人心脾;那映襯在藍天下整齊劃一的稻禾,正孕穗結實,承載著的,是農人一年的寄托和夢想。夜晚,靜寂的稻田里,“太陽能生態滅蟲燈”如螢火點點,遍布四野,與星空交相輝映,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美輪美奐的景致,誘得田間害蟲趨之若鶩,如飛蛾撲火;而四起的蛙聲,吟唱著的,是“春華秋實”的美妙樂章。 “稻花香里說豐年”。作為“跑田頭”的農業技術人員,一年又一年, 我時常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里,流連忘返,心中充滿著無比喜悅和無限憧憬,也見證著農場現代農業的喜人變化和豐碩成果。
從2003年承擔農業部“水稻機插秧項目”試點到2007年全面推行機械化插秧成功,農場不僅徹底改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傳統手工栽秧歷史,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日益突出的“栽秧雇工難、用工成本高”的矛盾,達到了省工、節本、增產、增收的顯著效果,農業生產水平攀升到一個新臺階。進而,農場又大力推行“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管理模式,實施節本增效高產栽培措施,通過流水線機械播種、機插旱育壯秧、精確定量施肥、葉齡模式栽培、機插秧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在水稻生長各個階段環節的推廣應用,為實現水稻的高產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水稻單產記錄被一次又一次的改寫,2008年農場糧食總產首次實現“萬畝噸糧田”的歷史性突破。同年,農場成為全國首批、安徽首家農產品質量追溯項目建設單位,有力助推了農場現代農業發展步伐,提升了農業標準化、產業化水平,農場及“倮倮”牌大米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國有農場現代農業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近年來,農場的科研育種軟硬件設施日臻完善、成效初顯,“皖麥076”小麥新品種和“皖墾糯1號”水稻新品種的育成,為皖墾種業蓬勃發展注入的新動力。
2012年,農業部農墾萬畝水稻高產創建項目在我場的實施,通過項目建設和落實科技增糧措施,促進了水稻大面積均衡增產,去年,全場近2萬畝水稻平均單產突破了700公斤。今年是農場開展萬畝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的第二個年頭,農場以節本降耗、科學田管奪高產為主要目標,攻堅克難,在生產過程中,經受了午季換茬遲,夏插時間緊,水稻分蘗初期薊馬危害重,水稻生長中期高溫干旱天氣持續時間長,“兩遷”害蟲發生量大、持續時間長等諸多不利因素的一次以一次的考驗,目前,在田作物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站在高郵湖大堤上放眼西眺,萬畝高產創建區如陽光照射下的海洋,泛著黃綠色的光。清風拂過,層層稻浪翻滾,預示著,我們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作者:王剛 大壙圩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