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河農場:“農閑經濟”充實農家“小金庫”
發布日期:2007-12-03 瀏覽次數:7095
這兩天皖河農場青年農工梁家平特別忙,他在當地植物油廠上夜班,儼然一名熟練的操作工。11月初,他就把棉花地里掃尾的農活撂給妻子,自己到油廠打工,一個月下來能掙個600多塊錢。當地像梁家平這樣“亦工亦農”的雙棲式農工有3000多人,他們利用農閑忙賺錢。“農閑經濟”悄然升溫,成為農家收入的“小金庫”。
俗話說:“農忙農忙,半年忙半年閑”。過去農閑時節,一些農工“忙”于“斗地主”、搓麻將。近幾年,不少農工外出務工,收入較高,與留守本地的農工收入形成反差,于是,這些留守莊稼漢也打起了“在家門口打工”的主意。
皖河農場改革發展為他們季節性務工提供了平臺。二三產企業由國有轉為民營后,企業用工機制發生改變,業主保留一部分固定工,其余的面向農業分場招聘季節工。據了解,農場油廠、米廠和扎花廠每年分不同時段要招聘500多個季節工,從秋后到第二年春耕前夕,算起來也有小半年時間,人均工資收入3000多元。
隨著大批手藝人外出創業,留守本土的泥瓦匠成了香餑餑。農場三益分場4名泥瓦匠分別自發成立3個建筑施工隊,吸收的都是當地農工,農忙在田間,農閑到工地攬活干,成為有一技之長的本地打工仔。
今年農場招商引資引來了一個大電廠――秸稈發電項目,投資2.74億元。目前項目處在施工階段,需要一批小工,當地農工近水樓臺先得月。一部分人到工地務工,一些精明人開始準備做秸稈收購的生意,還有人在電廠附近開店搞起了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