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水利工作又呈新亮點
發布(bu)日期:2002-06-11 瀏覽次(ci)數:7252
我省農墾系統轉變“有災必抗”的傳統觀念,立足
于避災、防災和減災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以達到抗
災目的,水利工作又邁出了新步伐。
安徽農墾各農場大都是50年代初期在山崗湖洼地帶
建設起來的,易旱易澇的問題始終無法從根本上解
決,現實使農墾人認識到,“人定勝天”總是相對
和有條件的。因此近年來,我省農墾首先在調整產
業結構上大作文章,制訂政策,加快養殖和加工業
在農墾經濟中的比重,有效減少糧食種植面積。淮
南乳品公司通過大力發展奶牛飼養,帶動職工種植
青貯多汁飼料6000多畝,占全場耕地的25%%;白米山
農場地處表面以變質巖為主的皖東丘陵,生態條件
差,這兩年該場積極退耕還林還草8000畝,農場因
勢利導,組織職工養殖食草性家畜,尋求其它生產
經營門路,據統計去年農墾全系統常規作物種植削
減了77400畝;其次,在種植業內部,改善品種結
構,調減高需、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耐旱品
種種植。地處江淮分水嶺的馬廠湖農場去年引導職
工種植芝麻8000畝,比種大豆畝增收470元,全場增
效380萬元;三是實施節水農業工程。開挖蓄水塘,
打機井,高標準修建防滲襯砌渠道和管通輸工程,
全系統修建防滲水泥襯砌和石塊護坡渠道多達150多
萬平方米。位于蒙洼蓄洪區內的阜蒙農場是個耕地
面積1.1萬畝、職工600人的小規模農場,1999年以
來,購置154套抗旱機械設備,打灌溉機井127口,
遍布全場耕地; 馬廠湖農場利用地勢低洼處,實施
“長藤結瓜(蓄水渠塘)”工程,結出了11個
“瓜”(蓄水塘),蓄水量達50多萬立方,使全場
1.2萬畝農田用水得到了解決。
去年我省農墾系統累計投入資金4160萬元新建排灌
泵站11座,改造排灌泵站16座,新增裝機容量6895
千瓦,全系統擴大旱澇保收面積12.5萬畝。在去年
持續干旱的嚴重災情中,全系統水利設施累計提供
水源0.45億立方米,減災直接經濟效益3786萬元,
減少糧食損失282萬公斤。
(鮑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