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歲月 薪火相傳
發布日期:2013-11-25 瀏覽次數:11101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打開書的第一頁有這樣的一段話。“1950年5月10日,方邱湖農場正式成立。五十年來,按照國家農墾總局提出的三個基地、一個中心的指導思想,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初步建成了一個農工商綜合經營、貿工農一體化的現代農業企業。50年代初,方邱湖農場的開拓者曾轉戰南北,到馬廠湖、水家湖、夾溝等地大面積開墾荒地,為這幾個場的創建奠定了基礎,為安徽農墾的發展培養和輸送了人才”,這是一本介紹方邱湖農場的書。
方邱湖農場1950年成立,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新中國首批國有農場。農場歷史上先后墾荒40余萬畝,為農墾疆域擴展和農墾事業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這是方邱湖農場先輩們給我們傳承的財富。在經歷過先輩們無數的風雨、汗水、心酸和無私的奉獻,才有了今天的方邱湖農場,并為現在方邱湖農場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認識這樣的方邱湖農場,我是如此的榮幸,來到方邱湖農場工作,我更是如此的幸運。
來場工作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曾經的我有過一段時間的迷茫。一年之前,我還是個黃毛小丫頭的時候,看到同學和朋友們不是自己創業開店當上老板就是在上市公司工作成為白領,覺得很有面子,這使我心里有點小小的反差,但隨著在農場工作時間的日漸增加,慢慢發現了農場的美,它的美不是在于耕種面積有多大、蔬菜銷量有多少,而是在于農場人那種可以影響到靈魂深處的執著、勤勞、質樸和善良所傳承的美德。這種美德使我感受到了場領導對我溫馨的教導培養,感受到了各科室成員給予我兄弟姐妹般極大幫助,讓我心里那小小的反差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在回頭望去雖然只過去短短一年的時間,但農場已使我退去學生時期的稚嫩,走向職場的成熟,與此同時農場的變化也讓我詫異。從“旱改水”種植結構調整的成功收官到“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完美實施,農場都緊跟省農墾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前進。在省農墾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農場促進種業壯大發展,精心打造高效蔬菜基地,加快推進墾地合作步伐,發揮農場現代農業經營優勢,擴大農業規模經營,實施走出去戰略,走向社會,流轉農村土地,并分別與鳳陽縣小崗村和明光市明西辦事處后薛村協定土地流轉合作生產經營協議,還組建了明西農業分場,實行模擬股份制運作經營模式。
農場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十分關注民生。農場今年保障性住房全面完成,每天坐在辦公室里總是能聽到敲敲打打的聲音,這是職工群眾入住新居前幸福的裝潢聲,梅山小區成為職工群眾的新家,為了保障職工群眾新家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農場成立了梅山物業有限公司,切實為職工群眾解決生活上的疑難雜癥,展現了“新農場、城鎮化、花園系列”的美好場鎮建設。
農場踐行群眾路線不僅為職工群眾居住難的問題,還解決了出行難的問題,在夏季的高溫酷暑中修筑梅山花園小區主干道,為職工群眾出行提供便捷。然而心系農場職工群眾的領導則往往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他們的父母也是年邁的老人,需要兒子承歡膝下享受天倫之樂;在家中辛苦操持家務的妻子,需要丈夫的安慰與支持;校園里年幼的女兒需要父親的陪伴和成長,可是他們更多的時間卻是獻給了農場,這就是農場所傳承的精神。他們始終本著以民為本,為職工群眾辦實事的原則,在黨的純潔性中保持著廉潔、廉政,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有著高度的覺悟,他們繼承先輩們留下的衣缽,傳承農場的精神火炬。
經過無數滄桑歲月洗禮的農場,依舊承載著無數人激情燃燒的熱血,這就是傳承方邱湖農場的人,這就是方邱湖農場所傳承的歲月精華,這就是方邱湖農場。(作者:陳曌林 方邱湖農場)
- 上一篇:初識·懵懂·成長
- 下一篇:宿松春晚精彩上演《華陽河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