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在线字幕免费观看电视剧网,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pacopacomama熟女,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種糧大戶轉型為蔬菜專業戶

種糧大戶轉型為蔬菜專業戶

發布日期:2010-11-09 瀏覽次數:4232

——記農墾皖河農場科技示范戶王經久 

講話慢條斯理,衣著不修邊幅,憨憨的樣子,看上去似乎有點,這是王經久給人的第一印象。走進他的百畝蔬菜基地,看著銀亮的鋼架大棚和滿眼的綠色,讓人覺得王經久確實不簡單,算得上是一個蔬菜達人
明智的抉擇
王經久過去一直是種糧大戶,承包了300畝水稻,每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被人稱為家庭農場主,曾被評為農場科技示范戶。2008年開始悄然轉身,搞起了蔬菜種植。說起當初糧改稻的轉型,他說:過去種地抱著老經驗,現在種地要抬頭看大背景,圍著市場轉。
2007年,安慶市政府推行東菜西移,將城郊蔬菜基地由東郊向西郊轉移,并對菜農實行菜籃子補貼。皖河農場正處在市政府規劃的西郊蔬菜基地核心區范圍內,農場適時跟進,抓住土地調整的機會,大搞結構調整,鼓勵農工發展蔬菜生產,蔬菜基地從無到有,短短兩三年就有了7600畝的種植規模。
王經久認為趕上了蔬菜創業的好時機。經過一番市場調查,他覺得種糧要面積大,才能有規模效益;而種菜復種指數高,單位效益顯著,小面積也有高效益,是朝陽農業
艱難的摸索
說干就干,他和妻子將原來的部分稻田改成旱地,用餅肥、雞糞和豬糞等有機肥土壤進行了改良,并在田頭挖了備用糞窖,走上了種菜趟富路
這條路走起來很艱難,比種稻要復雜,有挑戰性就有刺激性。王經久說出這幾句話時臉上現出復雜而堅毅的表情,與第一印象中的木納憨厚的王經久形成了反差,令人刮目相看。
2008年對于王經久夫婦來說是實習的一年,兩人開辟了40畝露天蔬菜,一邊自學蔬菜種植技術,一邊下地種菜,摸著石頭過河。一年下來,收入也有1萬多元。小試牛刀,王經久決定在2009年大干一番。當年春季投入10多萬元,架起15畝標準化鋼架大棚。經過夫妻倆苦心經營,大棚里的春包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沒想到65的一場龍卷風鬼使神差般地將3棟大棚全部毀于一旦。
 “一夜之間,全部心血打了水漂!憶及當時的慘狀,王經久仍然有些后怕。夫婦倆在地頭抱頭痛哭,妻子想打退堂鼓,勸丈夫還是干老本行,種糧穩當些。王經久經過深思熟慮后,最終做出了決定:繼續種菜,用他的話來說是瞄準了蔬菜,不回頭!
今年初,他擴大規模,承包了100畝蔬菜,其中20畝鋼架大棚、80畝露天蔬菜。農場在他的蔬菜基地修了一條砂石路,同時結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一步配套溝渠等水利設施。
王經久和別人想的就是不一樣,他在抓蔬菜生產的同時,為蔬菜銷售找好后路,動員女兒、女婿和兒子在安慶市龍獅橋農貿市場租了兩個攤位,搞起了生產、銷售一條龍
今年夏季,農場遭受了強降雨引發的特大洪澇災害,蔬菜生產受到重創,部分蔬菜基地甚至絕收,而王經久的蔬菜園卻風景這邊獨好。在暴雨之前,他就做好了避災、抗災的充分準備,及時做到了(大棚)內損失棚外補、夏季損失秋季補。在這期間,他又投入6萬多元,購買了兩輛運輸車,在收獲時節每天往返于城鄉之間,將蔬菜運到農貿市場變現。據王經久測算,今年僅包心菜一項,平均畝產2500公斤,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公斤2元,畝效益達4000元左右,100畝蔬菜根據露天和大棚效益的不同,綜合起來一年凈收入也有9萬多元。
城區的攤位不僅解決了王經久自身蔬菜基地的銷售問題,還經營批發其它蔬菜,一年下來攤位經營純收入足有9萬多元。
今年一年,蔬菜基地和攤位兩項凈收入達18萬元,王經久和兒女們各有所獲,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一樣的蔬菜經
王經久說起自己的蔬菜經如數家珍,自成一體。首先是多挖田頭窖,用人、家禽、家畜等糞尿作為主打肥料,打有機牌;其次是緩施肥,在蔬菜生長期根據需要慢慢釋放肥效,不搞速效施肥;三是精雕細刻,不搞人海戰術,夫婦倆精耕細作,也能以少勝多;四是自產自銷,自己種菜自己吆喝,同時擴大經營上規模,攤位生意風生水起;最后是推行種養小循環,在蔬菜基地附近建小型養豬場,以豬糞肥田、以蔬菜邊角料喂豬,獲取雙贏。
王經久告訴筆者,投資5萬元的養豬場正在緊張籌建中,下一步他準備注冊一家蔬菜公司,給自己的蔬菜注冊一個商標,名字就叫經久菜,你說行嗎?
王經久擦擦額頭的汗水,憨憨地笑著,那是蔬菜達人的表情。

關注安徽農墾官方微信平臺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