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墾抓住機遇 加快農場脫貧進程
發布日期:2003-12-18 瀏覽次數:2543
一、安徽農墾貧困農場現狀+
我墾區現有農場25個,大多數始建于50年代初期。 全系統現有7個農場處在國家級貧困縣(地區)內, 它們分別是水家湖農場、阜蒙農場、焦崗湖農場、 華陽河農場、壽西湖農場、正陽關農場、普濟圩農 場;2個農場位于省級貧困縣境內(東風湖農場、十 字鋪茶場);白米山農場、皖河農場、碭山果園場 等3個農場雖未處在貧困縣內,但均屬貧困線以下, 十分困難。今年對白米山農場、皖河農場、水家湖 農場、阜蒙農場、焦崗湖農場、碭山果園場、東風 湖農場、十字鋪茶場等8個極為貧困的農場進行了調 查,通過調查發現,8個場近三年虧損總額分別為- 1814萬元、-530萬元、-333萬元,年人均收入均不 足1500元,收入水平遠低于全省農民人均收入。特 別是今年夏季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使我墾區 位于淮河行蓄洪區域的阜蒙、正陽關、壽西湖、焦 崗湖、東風湖等14個農場受災十分嚴重。其中:阜 蒙農場按照國家防指的命令開閘蓄洪,直接經濟損 失2711萬元,這是阜蒙農場建場以來第12次蓄洪。 正陽關農場因蓄洪和內澇共有1.6萬畝農作物受災, 絕收1.14萬畝,轉移人口1756人,約15萬只雞搬遷,直 接經濟損失6543萬元。東風湖農場因搬遷和內澇, 轉移人口1130人,9450畝農作物受災,經濟損失 1216萬元。壽西湖農場因壽縣牛尾崗全線漫堤,淹沒 該場5.8萬多畝農田。焦崗湖農場因鳳臺縣境內民圩 潰堤7000畝農作物全部絕收,2000多人口轉移。特大 洪澇災害使貧困農場雪上加霜。+
總體來說,由于受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社 會負擔重等多重因素的約束,我墾區所屬貧困農場 數量較多,貧困農場所轄區域內有相當數量的貧困 人口尚未實現脫貧或穩定脫貧,經濟、社會、文化 發展較為落后,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亟需改善。+
二、貧困原因及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造成目前農場困境的原因和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主 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農場條件太差,自然災害頻繁
貧困農場大都分布在貧困縣(地區)境內,地理位 置偏僻,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有的貧困農場,缺乏 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不可能在短時期內脫貧;對 于已經相對脫貧的農場,基礎不穩定,生產生活條 件也較差,對自然的依賴性很高,農業基礎設施薄 弱,抗災能力差,遇到稍大一點的自然災害就會出 現重返貧困。特別是今年夏季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 雨,降水強度和降雨量均超過1991年紀錄。我墾區 位于淮河行蓄洪區域的阜蒙、正陽關、壽西湖、焦 崗湖、東風湖等14個農場受災十分嚴重,累計經濟損 失高達2.7億元,其中農業損失1.65億元。+
(二)結構性矛盾突出,承受市場風險能力差+ 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貧困農場主要以第 一產業尤其是農業生產為主,資源配置也以農業為 中心,形成了以糧食種植、林果茶栽植為主的單一 農業結構,養殖業、經濟作物比重低。這種長期形成 的結構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和資金不足等主要因 素的制約,調整難度相當大。因此,伴隨著結構調 整的困難,在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態下這種單一農業 種植結構經受不住市場變化的沖擊,極易形成大起 大落。+
(三)企業負擔十分沉重
負擔重是國有農場存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貧困農 場的負擔一來自辦社會的政社支出負擔;負擔二來 自債務負擔。由于貧困農場底子薄,積累少,資金 嚴重不足,這幾年發展生產主要依靠撥、貸款來完 成。截止2002年,系統內的貧困農場資產負債率大 多高達100%以上。三是農場建場早,老職工多、離 退休人員多,由于貧困場經濟困難,大都未進入社 會養老統籌,企業不堪重負。如此沉重的社會負 擔、債務負擔和企業負擔,勢必大大削弱農場的盈 利能力,影響農場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其他特殊的困難
如阜蒙農場地處淮河中上游北岸王家壩蒙洼行蓄洪 庫區內,該蓄洪庫屬淮河干流最大蓄洪庫,運用頻 繁,加之旱、澇災害貧發,使農場和職工蒙受巨大 損失,背上了沉重的歷史包袱;皖河農場承負著 21.3公里長江同馬大堤和引河、津潭河堤壩的防洪 任務,而在核撥防汛搶險物資、經費和執行賑災及 災后重建政策中,得不到與農村鄉鎮同等的待遇。 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這些貧困 農場的脫貧難度較大。+
(五)扶貧渠道單一
與國家、地方政府以及全國農墾的扶貧開發工作相 比,安徽農墾系統的扶貧開發工作主要依靠農墾自 身。長期以來貧困農場由于享受不到國家對貧困地 區的優惠政策,地方政府在實施扶貧政策時不將農 場納入扶貧范圍,致使部分貧困農場雖處在貧困 縣,卻得不到扶貧政策優惠,形成了貧困農場投入 不足,脫貧難度相當大。不過令人鼓舞的是,2003 年部農墾局將我墾區貧困農場列入了扶貧范圍,此 舉將大大加快貧困農場的脫貧致富進程。+
三、扶貧工作思路及設想
根據安徽農墾貧困農場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我墾 區貧困農場扶貧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企業增效、 職工增收為核心,以特困農場為扶持重點,進一步 深化改革,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堅持科 技扶貧,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努 力使貧困農場生產條件、經營狀況、職工生活及社 會事業得到較大改善和發展,盡快形成自我積累、 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扶貧工作目標和設想為: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資金 投入和項目建設,解決8個重點貧困農場轄區內5萬 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使重點貧困農場人均純收 入超過1500元。較好地改變基礎設施落后面貌,為 經濟長久發展和穩定增加農場職工及周邊地區農民 收入打下堅實基礎。切實加強場區道路建設,修建 好分場、隊到總場,總場到市區的鄉村道路;加強 人畜飲水工程建設,解決貧困農場吃水困難的問 題;加強基本農田建設,重點進行中低產田改造, 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壯大養殖業,培植 養殖大戶,以點帶面,在有發展條件的貧困場形成 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養殖基地;加快對皖南茶區的 無性系良種茶園的繁育和衰老茶園的改造工作,進 行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推廣;調整優化水果種植結 構,建設日光溫室大棚,進行果園更新改造。+
基于我墾區貧困農場的實際,要走出困境最重要的 是立足場情,加快發展。白米山農場計劃在穩定種 植業的基礎上,利用荒山荒地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以經果林、用材林為主,同時利用飼草豐富優勢加 快發展以家庭為主的畜牧飼養業,飼養羊、牛、兔 等草食動物,增加農工收入。皖河農場要充分利用 城郊優勢加快菜籃子工程和副食品基地建設,發展 大棚蔬菜種植、水產養殖和畜牧業,加快引進優質 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建成優質高效的糧油棉基地, 并促進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城郊優 勢,首先要抓好基礎設施道路建設,修建好分場、 隊到總場,總場到市區的鄉村道路。加大基礎建 設,消滅血吸蟲原發性污染源,有效解決人畜飲水 問題。水家湖農場要利用現有的養雞場優勢,全力 推進職工自營蛋雞養殖,進行開發式扶貧,培養企 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家庭蛋雞養殖形成重大突 破,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增加職工收入。阜蒙農場要 狠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將土地治理成旱能灌、澇 能排的“豐產田”。充分利用蒙洼天然牧場的有利 條件,引導和扶持以養羊業為重點的畜牧業發展, 鼓勵職工發展柳編加工業,增加職工收入。焦崗湖 農場要加快移民建鎮,改善居住環境,加大對農業 基礎設施投入,做好飲水工程,修好場區道路。大 力發展個體自營經濟,扶持家庭農戶進行養豬、養 雞,利用湖區水面多的特點,鼓勵職工開展特種水 產養殖,使職工盡快脫貧。碭山果園場要積極進行 水果種植結構的調整,改變種植品種單一的局面。 實施果草牧工程,發展短平快的養殖項目。東風湖 農場要積極恢復房屋、道路、圩堤、水利基礎設施 等的災后重建,結合自身的實際,搞好農田水利基 本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十字鋪茶場要夯 實茶園基礎,加速衰老茶樹更新改造,發展無性系 良種茶園,全面推廣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做強主 導產業。+
四、今后扶貧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建議+
思路決定出路,力度決定速度。我們將堅持開發式 扶貧的方針,把外部投入同貧困場的內部改革、加 強管理結合起來;堅持扶貧資金集中使用重點投放 的原則,結合貧困場的場情和資源,選準項目,管 好資金,做好主業,把扶貧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業基 礎建設和改變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上。主要措施 為:+
(一)加強項目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加強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一是嚴 格項目論證和審批制度。對準備立項的扶貧開發項 目,建立扶貧項目庫。二是按有關規定設立財政扶 貧資金專戶。財政扶貧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專款專 用,封閉運行,專項用于財政扶貧項目,要求不得 挪用、借用或改變資金用途。三是要求貧困農場嚴 格按照《農墾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以場財務 部門作為基本核算單位,及時編報會計報表和年度 決算,上報墾區扶貧管理部門;四是建立項目督查 工作制度。成立農墾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由相關部 門人員組成項目檢查組,定期對各場的扶貧開發項 目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二)繼續深化農場改革,進一步搞活企業經營機 制
深化農業改革,重點完善雙層經營體制。繼續大力 推行"兩費自理",把職工家庭農場逐步培育成適應 市場經濟要求的生產經營主體。貧困農場農業比重 大,充分發揮農業的優勢,調動職工的生產經營積 極性,把農業的效益搞上去,對于改變農場落后面 貌具有重要意義。+
(三)適應市場需求,加大農場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 由于受地理條件和資源條件的制約,在今后產業結 構調整中,仍然將保持農業的主體和優勢地位,但 是,也必須注意在穩定、鞏固農業的同時,必須堅 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按照高 產優質高效原則,加強發展高效農業;圍繞農副產 品加工和發展優勢產品,調整提高工業;根據農場 的優勢和特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四)加強基礎性、公益性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發 展和生存條件
貧困農場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給予的扶貧資金,積極 籌措配套資金,并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有計劃、 有步驟地搞好農田水利、場內交通等基礎設施,以 及學校、醫療衛生、廣播電視、改水等公益性設施 的建設。要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使使貧困農場基 礎性、公益性設施建設水平有一個大的提高,為從 根本上改變貧困農場面貌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堅持科技扶貧,加強科技培訓,切實提高職 工素質
完善健全農場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大力推廣先進適 用技術。切實加強對職工的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培 訓。圍繞扶貧開發,采取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 科普宣傳等多種形式,提高職工的科技意識和生產 技能。同時,重視發展、培養和使用貧困農場本地 專業技術人才,為他們的施展才能提供優惠政策。 +
當前貧困農場的脫貧和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 持,農墾局2003年將安徽農墾列入國家扶貧計劃是 對安徽農墾扶貧工作的極大支持,為貧困農場的盡 快脫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一歷 史機遇,在部局的親切關懷和支持下,不斷開拓進 取,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爭取貧困農場從根本上脫 貧。同時,我們殷切希望部局充分考慮安徽墾區實 際,對特殊貧困場繼續給予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 對我墾區的扶貧工作支持力度。
安徽省農墾事業管理局